中国PE发展历程
2013-03-26 18:54:16
我国PE 融资市场的发展最初是以政府为导向的。
1986 年
国家科委和财政部联合几家股东共同投资设立了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成为我国大陆第一家专营风险投资的股份制公司,创立之初的目的是扶植各地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1991年
熊晓鸽以IDG(International Digital Group)董事长亚洲业务开发助理的身份回国,当时与其一同来考察的还有一些大牌的外资VC,但他们都劝熊晓鸽不要投资,因为彼时中国甚至找不到懂基金管理的人。此后陆续有基金包括黑石(BlackStone)都曾到中国探路,但大部分都采取观望的态度,理由是“中国的相关环境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1992年
IDG在波士顿组建太平洋中国基金,被评为“业界第一傻”。外资VC进驻中国的第一梯队,IDG是领头羊,随后华登国际、汉鼎亚太、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美商中经合等也进入中国。
从1992年到1997年,外资VC犹如在“黑暗的隧道中摸索前进”,鲜有动作。IDG在最初五年中投资的企业非常少,投资金额也很小,“10-30万美元的单子都做”。此后才由其熟悉的媒体行业转向IT领域,包括金蝶、搜狐等。这是早期进入中国的外资基金共同的轨迹。
从1995年到2004年是外资PE进中国的初步,其中以VC为主。
1995年
中国政府通过了《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鼓励国外风险投资公司来华投资。趁着IT热转移的大潮,大批外资VC纷纷来中国赶潮。
1999年
国际金融公司(IFC)入股上海银行可认为初步具备了PE特点,不过业界大多认为,中国大陆第一起典型的PE案例,是2004年6月美国著名的新桥资本(NewbridgeCapital),以12.53亿元人民币,从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购深圳发展银行的17.89%的控股股权,这也是国际并购基金在中国的第一起重大案例,同时也借此产生了第一家被国际并购基金控制的中国商业银行。由此发端,很多相似的PE案例接踵而来,PE投资市场渐趋活跃。
2000年
新加坡科技管理局的TIF和上海创业投资公司成立了第一只以美元为主的合资基金--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2007年这只基金并入KPCB在中国的凯鹏华盈投资公司)。